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蛙類的生態觀察


蛙類的生態觀察

台灣蛙類共有32種,其中花狹口蛙和牛蛙是外來種。

首先,陳老師先給我們看老師養的小綠,她是母的牛蛙,一開始因太緊張而而尿出不會臭的假尿尿﹝其實是一灘水﹞,老師利用她來介紹青蛙的外型特徵:

1.      青蛙有2個眼瞼,分上眼瞼和下眼瞼,上眼瞼非常小,一閉眼眼珠子就會縮到眼窩裡,但牠們閉眼睛通常是為了吞東西,利用眼睛下的肌肉壓下去時,把食物吞到胃裡。下眼瞼是青蛙們的蛙鏡,在青蛙入水時會往上閉合。

2.      青蛙下水時鼻孔會閉起,防止水進入。

3.      .視力不好,只能看到會動的東西﹝所以會被蚊子咬﹞,大小會決定青蛙的反應,當他看到比牠大的東西就會跳走(怕被吃);比牠小的就撲過去一口吃掉;跟牠差不多大同類則是先抱了再說,因碰到異性的機會不大,萬一抱到同性,下面的那隻會發出聲音:我是公的!

4.      沒有外耳殼,可以看到鼓膜,如果外耳殼還在,會影響游泳速度﹝增加阻力﹞。

5.      腳趾共有18隻,前腳4隻,後腳5隻。



另外,老師還帶了兩隻有毒的外來種青蛙:’’花狹口蛙’’,身長約7-9公分,骨骼型態是軟骨,所以從高處跳下來不會受傷。

陳老師有給我們看蛙類的各種生態行為,像戴著黑框眼鏡、塗黑色口紅和黑色指甲油的黑眶蟾蜍、奧運跳遠選手兼大聲公的小雨蛙和冬天躲在地洞裡鳴唱等女朋友的台北樹蛙等,還有一隻公蟾蜍抱到一隻已死的母青蛙!,我們還有看不同的青蛙的卵、蝌蚪、幼蛙,甚至是黃頭鷺捕食澤哇!!

心得:

上完這堂課,相信以前以為青蛙這種黏黏滑滑的生物很噁心的人,應該可以釋懷了,這堂課也讓我對青蛙的了解增加許多,也對牠產生興趣!

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金面山自然觀察

星期六,我們去金面山自然觀察,看到許多動植物。
首先,我們在去的途中看到很多隻「白緣扁蟑」,就是山蜚蠊,還有一隻天蛾的幼蟲,不久到了入口,老師要我們先看地圖,看完後前往第一樣區,那兒半濕半乾,有許多的蕨類、園藝種植物、原始植物,發現遁蝸牛、突眼蝗與扁鍬,旁邊的水溝中,曾發現過15種青蛙,是蛙類的天堂,我們前往一個廢棄礦坑,我在裡面有發現一隻水蠆和不知名的蜘蛛,〈 後來詢問大尾老師,他說是犀角目跑蛛科〉,接著前往第二樣區,那是一個人工方形水池,老師說,因水池太深,一到夏天,水池底部會有許多的青蛙屍體,水池旁有一株三角鱉。
我們開始進入崎嶇的道路,我們在道路兩旁的樹叢間,發現許多昆蟲、植物,有:蝗蟲、金龜子的幼蟲、一排毒蛾幼蟲、筆羅子,叩頭蟲等許多昆蟲,還有一株枯木,上面有兩個五色鳥啄到一半的巢和一個用過的巢。
走著走著,終於要開始爬大岩壁,我們一步一步往上爬,一回頭看,看到了臺北市的景色,中途我們休息,老師教我們用智慧型手機測量斜度,測出來是61度,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吃飯地點。
吃飽了,就出發了!我們要前往剪刀岩,途中,我有看到大頭茶的果實,我們到達金面山的最高點剪刀岩合影。
我們開始下山,有一處因台電的工程而無法通行,而眼鏡蛇的家也被破壞。
心得:
經過這次的自然觀察,讓我們大開眼界,也體會到當上剪刀岩的喜悅,大自然的洗禮,希望下次能帶家人一起來享受大自然的洗禮。最後,結束這段旅程。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ECO的第三堂課

蝴蝶生態之美:
今天老師介紹蝴蝶,首先,老師給我們看一張相片,上面是一種蛾,牠叫做「錨紋蛾」,牠通常都出現在較陰暗的步道旁,牠的食草是蕨類植物,牠會吸食花蜜,白天活動,外型與小灰蝶相似,區分牠們的方法是:用觸角,蝴蝶的觸角是棍棒狀,額則是羽毛狀、針狀。
蝴蝶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蛹、成蟲。
卵:當母蝶產下卵時,卵與葉子之間會有一層黏液,把卵黏在葉子上,而且卵有許多形狀,有砲彈型〈多為粉蝶科〉、布丁、果凍、高爾夫球〈多為鳳蝶、蛺蝶、弄蝶和小灰蝶〉,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種蛺蝶的卵,卵上有針狀細毛,老師說:「這樣卵小蜂在產卵時,牠的屁股會被刺到,有一點點防偽效果。」,你知道嗎,卵的直徑只有「0.1cm-0.2cm」,非常的小。
幼蟲:蝴蝶的幼蟲不只只有吃葉片,有的會吃花苞,例:白波紋小灰蝶吃野薑花花苞,有的會吃果實,例:恆春小灰蝶吃龍眼果肉,也有一些是吃蚜蟲、螞蟻幼蟲,例:棋石小灰蝶吃蚜蟲又稱「蚜灰蝶」、白雀斑小灰蝶吃螞蟻幼蟲,,牠們為了生存,有許多自我防衛的方法,例:蛺蝶幼蟲有肉脊、端紅蝶幼蟲像一隻赤尾青竹絲、弄蝶幼蟲會包蟲巢等‧‧‧。
蛹:幼蟲要化蛹時,會找個既隱蔽又安全的地方,形成前蛹,蛻皮後才成為蛹,蛹,有分為帶蛹和垂蛹,帶蛹通常是鳳蝶、粉蝶、弄蝶和小灰蝶,垂蛹則是蛺蝶,牠們為了自衛,蛹的顏色會因光線強度不同而改變,有的蛹很像枯葉、枯枝。
成蟲:蛹要成為成蟲要經過「羽化」,當牠羽化出來後,要等翅膀硬化後才可飛翔,但不一定所有蝴蝶都很會飛,像昇天鳳蝶的尾凸很長,不易飛行,所以經過演化,牠就很會滑翔〈長可達20分鐘〉,非常驚人,蝴蝶有許多不同的行為,例:飛行、吸蜜、日光浴、求偶、領域、休息等‧‧‧。
〈我有看過兩種保育類蝴蝶1.署鳳蝶2.永澤蛇眼蝶〉。

ECO的第三堂課

今天上昆蟲的祕密花園,施老師和我們介紹昆蟲。
首先,昆蟲一定要有六隻腳,稱為「六足」〈蜘蛛、馬陸、蠍子‧‧‧都不是昆蟲〉,而且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眼睛、觸角和口器,胸則是有翅膀和六隻腳,腹部有產卵管、排泄器官。
接下來,老師介紹昆蟲的種類,首先,老師先介紹「渡邊氏長吻白蠟蟬」,還有:灶馬、黃蜂、螽斯、螢火蟲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灶馬和大場慈光螢,因為灶馬身長雖然不長,但是牠可以「跳」兩、三公尺遠呢!大場慈光螢則是因為雌蟲長得很像雞母蟲,而且,一到傍晚、天色暗下來的時候,牠就會爬到高處,翹起尾部發光。
接下來,老師介紹昆蟲的變態,有分為:完全變態,例:蝴蝶、螢火蟲、鍬形蟲等、不完全變態,例:蝗蟲、螽斯、螳螂等和不變態,例:衣魚。
老師介紹昆蟲的食性和口器,食性分為:植食性,例:蚜蟲、蟬、蝴蝶幼蟲等、肉食性,例:螳螂、瓢蟲、蚊子等、雜食性,例:蟑螂、螞蟻等和腐食性,例:糞金龜、埋葬蟲。口器有分刺吸式、咀嚼式和虹吸式。
老師最後介紹昆蟲如何自衛?有的昆蟲以行動求自保〈跑、飛、跳〉,例:螞蟻、蜻蜓、蝗蟲等,有的昆蟲會擬態、偽裝,例:竹節蟲、枯葉蝶等,有的昆蟲有毒,例:虎頭蜂、斑蝶,還有的昆蟲有警戒色和保護色。
其實昆蟲是一群可愛的動物,有人不認同,但只要進一步的去接觸牠們,會發現牠們有趣的一面。

ECO的第二堂課

星期六,我們上「台灣低海拔生物資源」,林老師先教我們濱海地區植物如何適應海風強勁、空氣中含鹽分的條件,有些植物會發展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匍匐,如:馬鞍藤、風剪樹,如:榕樹、隱藏根莖,如:濱剪刀股、深根性,如:濱刺麥等。
接下來,老師介紹溼地環境,溼地有分三種:〈1〉內陸天然濕地,如:河流、湖泊、沼澤等,水岸會長風箱樹、穗花棋盤腳及水柳等,提供水棲昆蟲、魚蝦及水鳥的棲息場所。〈2〉內陸淡水人工濕地,如:埤塘、魚塭、稻田、菱角田及荷花田,也提供親水性動物躲避與繁殖的地點。、〈3〉沿海濕地,如:紅樹林,以水筆仔為代表,有螃蟹及水鳥。
最後,老師介紹平野山郊,它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如:白匏仔、野桐、血桐、山黃麻及一些昆蟲、動物。
心得:
聽了老師的講解,可以了解牠們的生活型態 ,讓我對植物有了更大的認識。

ECO的第一堂課

星期六,我去上西湖國小生態資訊營隊,第一堂課,邱老師教我們許多東西,例如:生態攝影的八大要領:快、握、穩、瞄、準、換、高、趣【快:動作快、握:握相機的手法要正確、穩:拍攝時身體的穩定、瞄:對焦的方法、準:快門時基準、換:換視角、高:畫質高、趣:拍出趣味性】,也有說不能作假、破壞環境,有些攝影師為了拍鳥展翅的樣子,把鳥用強力膠黏在樹上來拍攝,也有人為了拍風景而把樹砍掉,除此之外邱老師還教我們生態攝影的分類:〈一〉生物攝影【蟲、魚、蛙、蛇、蜥、龜、鳥、獸、樹、林、花、草】、〈二〉地景攝影【氣、光、水、石、星】〈三〉生態系的全景攝影【地景加生物攝影】等等許多,也有說一些故事,其中印度鞭藤偷走老師的眼鏡最令我印象深刻,這堂課的收穫真不少。 我回家時把相機說明書和相機拿出研究研究,順便寫報告,我在相機中找到型號和廠牌、記憶卡的種類、ISO的最大值等等,有些是爸媽告訴我的,也透過這次的摸索,我也學到了:如何連拍以及自拍模式,頗有收穫。
我的相機:
1廠牌:panasonic型號:DMC-LX3
2我知道開關與快門在哪裡
3電池:鋰電池。在機身右下方,有開關,打開取出電池,插上充電器,即可充電
4記憶卡:SDHC Memory Card容量:16GB 在電池旁,按記憶卡即可拿出
5讀取方法:把記憶卡放入讀卡機或用傳輸線讀取照片
6照片刪除的方法:按相機右下角的垃圾桶,轉到「是」按確定即可刪除照片
7目前不清楚
8相機左上有一個「open」,往右推,閃光燈就出來了
9 ISO值〈最大〉:ISO800
10 A或P〈近拍模式〉,近可達1cm
11目前不清楚
12 有M模式,其他不清楚

第一篇

大家好